根据《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欧洲杯 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选拔原则
为了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充分发挥博士生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招生中的作用,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优秀博士生选拔制度,学院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均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
选拔原则如下:
“申请考核制”招生应坚持“专家考核,集体决策;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程序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学业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和全面考查。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根据《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要求,欧洲杯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成立“资格审核小组”和“综合考核专家组”,组织考生报名、材料审核、综合考核、录取等相关工作。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对本单位考试录取的工作程序、保密规定、信息公开公示和工作人员的廉洁廉政等进行监督检查。
1.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冰
副组长:李明
成 员:胡兴军 王军年 林海兰 聂逯松 冯海满 吴坚 解方喜 兰巍 刘研
2.资格审查小组
组 长:李明
成 员:燕玉铎 孙赫蔓 张晓佳 陈志勇 张浩 王靖宇 张春伟
3.综合考核专家组
组 长:李明
成 员:陈志勇 张浩 王靖宇 张春伟 燕玉铎 孙赫蔓 张晓佳及各专业命题、考核教师
4.监督检查小组
组 长:黄忠华
副组长:林海兰
成 员:魏 乐 申家琪
三、招生计划及招生导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招生人数 |
学术学位 |
28 |
|
080204车辆工程 |
17 |
|
01 汽车动态仿真及控制 |
郭孔辉 |
1 |
02 智能汽车设计理论与方法 |
高镇海 |
2 |
03 汽车智能化技术 |
朱冰 |
1 |
04 汽车动态仿真及控制 |
章新杰 |
1 |
05 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设计理论和控制技术 |
闵海涛 |
1 |
06 汽车地面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
赵健 |
1 |
07 电动汽车系统动力学 |
王军年 |
1 |
08 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 |
许男 |
1 |
09 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 |
胡宏宇 |
1 |
10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 |
詹军 |
1 |
11 车辆电驱动与传动 |
雷雨龙 |
1 |
12 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 |
陈国迎 |
1 |
13 汽车智能化技术 |
宋东鉴 |
1 |
14 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控制 |
张素民 |
1 |
15 车辆电驱动与传动 |
付尧 |
1 |
16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 |
刘俊 |
1 |
0802Z1车身工程 |
4 |
|
01 车身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技术 |
庄蔚敏 |
1 |
02 新一代载运工具多场耦合与流体智能控制 |
胡兴军 |
1 |
03 汽车空气动力学理论与技术 |
张英朝 |
1 |
04 汽车被动安全乘员伤害评价 |
宋学伟 |
1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7 |
|
01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王忠恕 |
1 |
02 能源高效利用和车辆热管理 |
韩永强 |
1 |
03 低碳燃料燃烧优化与排放控制技术 |
孙万臣 |
1 |
04 动力电池热管理、储能技术研发 |
张春伟 |
1 |
05 先进低碳动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
窦慧莉 |
1 |
06 零碳/低碳燃料燃烧及动力学 |
张浩 |
1 |
07 清洁代用燃料燃烧与污染物控制 |
刘宇 |
1 |
专业学位 |
17 |
|
085502 车辆工程 |
9 |
|
01 汽车动态仿真及控制 |
郭孔辉 |
1 |
02 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驾驶员行为建模与智能汽车技术 |
管欣 |
1 |
03 智能汽车设计理论与方法 |
高镇海 |
1 |
04 汽车智能化技术 |
朱冰 |
1 |
05 汽车动态仿真及控制 |
章新杰 |
1 |
06 轮胎动力学与汽车运动控制 |
卢荡 |
1 |
07 车身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技术 |
庄蔚敏 |
1 |
08 自动轮智行底盘与控制; 电驱车辆底盘域控制 |
靳立强 |
1 |
09 汽车动力学与控制 |
詹军 |
1 |
085802 动力工程 |
8 |
|
01 先进低碳动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
窦慧莉 |
1 |
02 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王忠恕 |
1 |
03 内燃机工作过程优化与控制 |
解方喜 |
1 |
04 低碳燃料燃烧优化与排放控制技术 |
孙万臣 |
1 |
05 能源高效利用和车辆热管理 |
韩永强 |
1 |
06 新能源综合利用与储能研究;汽车热管理 |
金英爱 |
1 |
07 车用动力系统工作过程优化与控制 |
苏岩 |
1 |
08 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 |
孙平 |
1 |
2026年卓越工程师学院(408)高镇海、赵健、詹军、胡宏宇、朱冰、许楠、李明、解方喜、窦慧莉老师的博士招生工作在欧洲杯 进行。请考生按本通知相关要求,参加我单位组织的报名、考核和拟录取等工作。报考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考生,在系统报名时选择的招生单位必须为 408 卓越工程师学院。
四、考生申请条件
(一)基本要求
符合《吉林大学202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全日制)中要求的博士生报考条件、学习及就业方式。
(二)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
(2)托福(TOEFL)考试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
(3)雅思(IELTS)考试成绩达到6分及以上。
(4)GRE成绩达到300分及以上(新)。
(5)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
(6)WSK(PETS-5)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
(7)通过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俄语四级(CRT4)或俄罗斯联邦对外俄语等级考试ТРКИ的B1及以上。
(8)通过日语专业四级考试或全国大学日语四级(CJT4)或日语能力测试(JLPT)N2及以上。
(9)在英语、日语、俄语国家或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五、考生报名
(一)网上报名
报考我院2026年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考生)的考生须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zsb.ozbyx.com/),网上交纳报名费人民币200元,报名费一经缴纳,均不办理退还。网报时间截止前未成功交纳报名费的视为报名信息无效。网上报名和缴费时间为2025年11月15日—11月30日。直博生不需报名。
(二)材料提交
申请参加欧洲杯 “申请考核制”的考生须提交如下申请材料,且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有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1.《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简表》一份(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本人自述”栏及承诺人签名均由考生本人手写)。
2.两名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专家推荐书”(附件1)。
3.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的研究计划,要求3000字左右。
4.考生(含军人)本人居民身份证件复印件。
5.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6.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研究生证复印件或所在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学证明)。
7. 在国内获得硕士学位者,须提交由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www.chsi.com.cn/)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8.在国(境)外获得硕士学位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portal.cscse.edu.cn/)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
9.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10.获奖证书、发表论文、获得授权专利及其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11.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毕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12.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论文概要)。
13.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时,必须出具原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该生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公函。
14.吉林大学2026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附件2)。
以上所有电子版材料扫描成一个PDF文档,以(报考专业代码-报考专业-姓名)命名。2025年12月2日上午8:00前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所有申请者本人实名加入QQ群371032404(验证信息:报考专业代码-报考专业-姓名),方便及时沟通和获取后续信息。
六、考核选拔程序
(一)资格审核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报考资格和综合考核资格。
(1)政治审查不合格者。
(2)材料不齐备或不符合要求者。
(3)身份证、学位证及报考登记表上的照片不相符者。
(4)未达到《吉林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规定的报考条件者。
学院“考生资格审查小组”和“考核录取工作小组”确定资格审核标准和进入综合考核的比例,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根据考生的外语水平、学习成绩、硕士论文、参与科研、发表论文以及获奖等情况,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并于2025年12月7日前在我院网站公布。资格审核不合格的考生,不予进入下一阶段的综合考核。
(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线下进行,每位考生的面试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面试全程录音录像。
学院成立不少于5名本学科副教授职称(含)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家组成的“综合考核专家组”,对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进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包括学术水平考核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内容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既要注重学业知识考核,也要加强对考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的考查,既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一贯表现。
综合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考生总成绩在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计入综合考核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核时间为2025年12月10日-12月15日,具体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录取原则
综合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根据综合考核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将于12月25日前在学院网站(//ozbyx.com/)公示,公示期为3天。
七、招生申诉渠道及监督检查
考生对各考核环节和录取结果有疑问的,可向学院提出申诉,申诉人向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书面申诉书及有关证明材料,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调查、处理。如对学院做出的申诉处理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学校招生办公室或纪委监察处提出申诉,由学校招生办公室或纪委监察处按照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调查处理。学院招生监督电话:0431-85095991。
八、其他事项
1.报考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考生的录取类别须为非定向就业(吉林大学在编教职工、全日制博士专项计划考生允许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考生的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考生,录取时须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定向就业考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其档案及工资关系无需转入我校,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
2.考生体检工作在新生报到后组织进行。
3.本细则由欧洲杯 负责解释。
请考生随时关注吉林大学招生网和欧洲杯 网站,以便及时获取信息。咨询电话:0431-85094027
欧洲杯
2025年11月12日